第484章:一切皆在一念之间-《大秦:隐忍十八年,废柴皇子杀疯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赵凌的声音带着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,回到了最初的话题:“朕方才说了,内心深处,朕更倾向于相信人性本恶。”

    “人们或许渴望光明,但往往更愿意相信,甚至乐于见到光辉形象的崩塌。”

    “普天之下,有多少人,在顶礼膜拜之时,内心深处或许更倾向于相信,这些世家大族,不过是打着善人的幌子,私底下依旧在做着肮脏龌龊的勾当?”

    他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预言:“一旦污名加身,信任破产,那便是墙倒众人推,鼓破万人捶!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赵凌也是忍不住讥讽地笑了:“真到了那一日,在街头巷尾最用力唾骂他们的人,与今日最虔诚跪拜他们的,极有可能,就是同一批人!民心可用,亦可畏,正在于此。”

    萧何手中紧紧攥着那份沉重的文书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,只觉得喉咙干涩无比。

    直到此刻,他才真正完全明白了皇帝的布局之深、思虑之远!

    “原来陛下早已准备……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那……那这些罪证,陛下是否打算择机公布,以儆效尤?”

    赵凌缓缓摇头,走回御案后坐下,神态恢复了帝王的雍容与宽仁:“涉案犯罪之人,朕已命有司依律惩处,或流放,或囚禁,或罚没家产,并未刻意牵连他二人。”

    “这份文书,只需在合适的时机,让他二人‘偶然’得知,或是朕‘轻描淡写’地给他们看一看……相信以那两只老狐狸的心思,自然会明白该如何做。”

    “从今往后,他们只会更加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更加严厉地约束家族子弟、门生故旧,不敢有丝毫懈怠,更不敢结党营私,滋生事端。因为,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——”

    赵凌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文书上:“朕悬在他们头顶的这把刀,若是落下,他们二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,便会从如今‘名垂青史’的云端,瞬间坠入‘遗臭万年’的深渊!”

    “只要朕想,他们苦心经营的一切,都将化为泡影。相信他们,绝不会愿意看到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努力,一朝之间,尽付东流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最后补充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:“当然,若非万不得已,朕亦不想落下这一刀。毕竟,朕也需要让天下人继续相信,这世间,是真的存在这种近乎‘纯善’的典范。这于教化民心,稳固社稷,大有裨益。”

    萧何深吸了一口凉气,仿佛要将胸腔中那股震撼与寒意一同压下。

    他恭敬地将那份重若千钧的文书,双手捧还到御案之上,然后深深一揖到底,声音充满了由衷的叹服:

    “陛下深谋远虑,思虑周详,环环相扣,臣五体投地,佩服之至!”

    直到此刻,他才彻底明了。

    皇帝陛下,早已将最锋利的刀,悄无声息地架在了西、孟两家的脖颈之上。

    刀锋冰冷,映照着帝王的无上权威。

    而这把刀,落与不落,何时落,如何落,尽在陛下的一念之间。

    所谓的声望,在绝对的控制力面前,不过是皇帝手中一件更加精致的工具罢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